南湖学子
首页 · 人才培养 · 南湖学子 · 正文

南湖学子丨朱雪莉:脚踏大地,仰望星空

作者: 编辑:胡尉尉 发表时间:2021-11-10


个人简介:朱雪莉,女,中共预备党员,英语六级,系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师)2018级本科生。曾任校院级学业小导师、院团学部门部长等职务。大学三年平均学分绩专业第一,获数学辅修证、中级软件设计师等。学术竞赛经历丰富,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国家级立项、参加GCCCE会议并发表论文;获2020年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一等奖、2020年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若干省校级奖项。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海外交流奖学金,获“校优秀共青团员”、“校志愿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累计志愿学时近250小时。

 

走出舒适圈,追寻心中的自己

没有华师,就没有现在的我。当初选择华师,源于心中的师范梦;选择教育技术学,源于机缘巧合。华师的公费师范生在大家眼中是师范生的天堂,也是无数向往教师职业的学子奋斗的目标。公费师范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享受着独特资源,拥有独特的待遇。有人或许会说,公费师范生就是工作包分配,未来职业有着落,大学只要读毕业就行,比赛、科研、高学分绩都不需要。但在我看来,却不该如此。大学生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弥足珍贵,对公费师范生亦是如此。“大学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珍惜每一次,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未来也会因此更精彩,”我始终坚信唯有不断努力,才会真正让人生无悔。公费师范生这个“头衔”带来更好的就业保障,但丰富的大学生活于我而言能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广阔的就业平台。“走出舒适圈,去探寻心中的自己”。为此,我的人生出现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担任院级学生干部、第一次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第一次参与师范生技能比赛、第一次参与支教、第一次参与学科知识竞赛、第一次参与大学志愿活动若干个的第一次,成就了现在的我,我也因此发现内心的执着。

 

锁定目标,不断向前

人生方向的确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次的人生探索中渐趋明晰,于我而言,亦是如此。在一次次的摸索中,我不断坚定成为未来信息技术人民教师的心,也为此不断努力着。为了更好提升自己,一方面,我将重心放在基本的教学能力锻炼上。不断加强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以赛促学:参与微课类比赛,将课堂所学实际应用,让知识发挥真正价值;参与编程类比赛,锻炼编程能力等等。不断参与师范生技能类比赛与志愿活动,以期更好的成长:参与师范生授课比赛,学习并运用各类授课技巧;参与教育类社会实践,加入支教队伍,体验实际教学;投身教育类志愿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学。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开始涉足并逐渐热爱科研:参与大学生立项、参与专业学术类会议等,也因此我的专业眼界得到开阔、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勇于并乐于担任学生干部:从院团学部门部委成长为部门部长,学会在大组织中有效团结协作,实现互利共赢;担任课程助教,从不一样的视角看课程,从教师的角度理解这门课,理解教学设计,为未来更好设计课堂埋下种子;成为副班主任,提前感受班主任岗位与班级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在锻炼组织管理能力之余收获“师生”情谊。在大学,我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珍惜时间的态度,表现让专业与技能双成长的决心,为我的从教之路做着准备。

 

乐于学习,做最好的前行者

于我而言,学习是人成长的渠道,也正因为学习,才能始终充满活力。

大学生是一名学生,师范生也是一名学生。作为师范生,保持一颗向学的心是基本素养之一,正如对教师所要求的那样,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无尽的知识,我能做的就是坚持学习,乐于学习。大学期间我认真对待每一门课,以最佳状态学习课程,平时积极思考,期末合理规划,系统复习。面对着数量众多的主专业课,仍然选择数学专业作为我的辅修专业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于我而言,这既是对数学这一新领域的探索,又促进了主专业的学习,实现一举多赢。或许“多赢”的实现并不像口头上说如此简单,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心中,既然可以实现,为何不放手去尝试?面对后续双修专业的课程与压力,我始终对主专业课程保证绝对优先权,实现学年平均学分绩专业第一;坚持对辅修专业认真严谨的态度,在学习之中不断更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于我而言,数学专业的学习促进我实现从简单应用定理到深入理解推导定理的突破,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成长。也许正因为自己的这份坚持,在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得到了回报,获得一等奖,这也激励着我继续坚持,继续在数学大海中前行。或许对我而言,正是这双修的经历,更让我清楚的感受到继续坚持学习,当收获最后成果的时候,会是一种别样的欣喜!相信对每一位双修的同学来说亦是如此。

 

“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去做,既然去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每一天我都这么告诉自己,相信有朝一日,回首过去,一定会感谢当初的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创造了这条路上独有的“风景”。相信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拥有美好!

 

 

Copyright © 2005-201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