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学子
首页 · 人才培养 · 南湖学子 · 正文

南湖学子|李汇之:读三本书,走归零路

作者: 编辑:胡尉尉 发表时间:2021-11-10

 

个人简介:

李汇之,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数字媒体技术2018级本科生。本科三年学业成绩及综合测评均位列专业第一。曾任校团委华大青年传媒中心电视台主任。本科期间共计获国家级奖项6项,校级奖项7项,主持2021年国家级A类创新课题1项。现已保送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攻读广播电视学专业。

 


 回望过去的三年时光,比起成绩和荣誉,我最珍视的收获还是一路磨砺为我铸就的心境——在每一次失意之后,能够坦然写下“你要静候,再静候,就算失收始终要守”。义无反顾地奋进向前,找寻、充实我的“三本书”的过程,让我不断成长,给了我柳暗花明的辽阔。

 

读有字之书:找寻专业方向

三年的专业探索,我深切感受到了数字媒体技术的魅力和挑战性所在:它在框架之下给予我们最大的空间和自由,它有着独属于交叉学科的活力和碰撞火花。我选择数媒是出于好奇,但在初初踏入这条河流时,面对那么多的选择我着实感到深深的迷茫。

“如果不知道方向在哪儿,那不如先努力提高学分绩。”这是我大一那年一位前辈分享的经验,彼时我只听了个表面,只晓得闷着头去实践。现在回头去想,这句话或许真正想表达的是在每一个方向上尽我所能地尝试、挑战、努力,终会找到一条自己最想走的路。

在专业学习上,这种边走边寻找方向的方法有点辛苦但是却也有用。无论是课堂研讨还是课后探索,浸润学术经典,瞭望专业前沿,都令我受益匪浅。在图书馆看书、解题的时光,在寝室剪片、建模的午夜,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把我带到了属于我的那一路口。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收获到了较高的学分绩,更重要的是让我找到了我最想在专业学习上突破的方向,让我读的有字之书有了实实在在的注脚。

读无字之书:探索实践天地

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科研、竞赛是我的这本无字之书的关键词。

大二以来,对影视研究的浓厚兴趣推动我加入了导师的课题组,从此开始学术探索之路。我在多次科研训练中提升学术技能,在媒体观察和评议工作中不断锻炼着眼力和笔力。随着经验的积累,怀揣着对研究的极大热情,在大三下学期我作为负责人主持了一项国家级A类创新课题,这个项目也为我开拓了一条全新的进路,链接了实践和研究,促使我不断探索未曾涉足的天地。

在学科竞赛方面,我启程稍晚,大二才有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这是奋进探索的另一条道路——以赛促学,通过竞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培养协作能力,其中既有互联网+中的灵感肆意,也有大英赛从校级三等奖到国家二等奖的更进一步。而创作纪录片、微电影、动画给予我的不仅仅有奖项,更重要的是对专业学习的深层感悟——作品作为数媒学生立身之本的重要性。

读心灵之书:链接热爱价值

大学的奋进路上离不开对自我心灵的审视,从热爱出发,探寻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我不断寻找心灵之书的答案。

在校团委华大青年传媒中心工作的两年,从电视台到总编室,从记者到主任,参与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我不仅体会到责任的重量,也收获到与团队伙伴心照不宣的默契,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延伸着热爱。

我由衷享受用镜头记录世界,用镜头表达自我的过程,也积极尝试将热爱放在社会的坐标当中,通过创作作品寻找热爱和价值的链接——微电影《不惑》让我跟随一支大学生下乡实践队,真正走进一个扶贫村,用镜头讲述电商直播助力智慧脱贫的生动故事,而纪录片《武汉话:流淌的英雄之声》则让我和外国友人一起对话武汉抗疫一线的医生,用影像记录守望相助的抗疫精神。

我在其中深切感受到以媒为介、以技术为力量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我心灵之书的文眼,也坚定了我未来的选择:做国家相册里一格小小的像素,延伸热爱,延伸理想!

“人生要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句话是我的人生格言,也是奋斗方向,这三本书贯穿了我的本科生活,搭建起我不断进取的阶梯。在本科的最后一章,我会努力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个句号代表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代表着人生要勇于归零。未来我会继续读这三本书,继续坚定不移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由衷感谢恩师、益友一路上的支持与鼓励!

Copyright © 2005-201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