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师英教育协会(学生)挂靠在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下,是由学生自愿参加的、非盈利性的自律互助类学生社团组织。
师英教育协会成立于201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性模拟与理论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锻炼教师技能,旨在“提升师范生技能,坚定师范生从教信念,培养桂子山上的优秀师范生”。师英教育协会致力于师范生技能训练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双管齐下塑造优秀师范生;侧重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性模拟与理论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锻炼教师技能。曾在2019年、2024年荣获全校“十佳社团”荣誉称号。

协会下设九个分会,分别设立在城环、数学、物理等含师范生的院系,分会负责所在学院会员的日常技能训练,根据学院学科和专业特色,创新分会发展路径。协会总会负责重大事项决策与监督等职能,统筹协会日常与特色项目,监督分会发展情况,并提出发展意见。
二、社团活动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回首2025年,华中师范大学师英教育协会在校团委与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在总会与各分会的通力协作及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秉承“为人师表,兼济天下”的教育理念,砥砺前行,守正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续写了师英人奋发向上的新篇章。
三、日常活动
师英教育协会的日常活动主要由模拟授课和日常训练两部分组成。在过去的一年中,日常活动有序开展。
模拟授课:
模拟授课活动持续进行,遵循“备课、授课、评课、反思”的基本流程。会员们在精心设计的微格教学环境中,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课堂组织、语言表达与板书设计等综合能力。评课环节中,诚恳的交流与建议成为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









日常训练:
以粉笔字、钢笔字为代表的基本功训练在各分会常态化开展,并通过定期展示促进交流。同时,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高考题研习、时政要点解析、特色教案编写、学科知识拓展等训练内容也贯穿始终,有效支撑了会员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深化,为未来教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特色活动
分享会:
年内,协会及各分会组织了多场主题分享会,内容涵盖教育政策解读、教学经验交流、求职技能辅导等方面。受邀嘉宾包括一线教师、优秀校友及在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他们的宝贵经验与见解,为会员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益参考。

优质课教学技能竞赛:
作为协会的品牌活动,本年度的优质课教学技能竞赛顺利举行。竞赛为会员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学习成果、展现教学风采的舞台,激发了大家钻研教学的热情,达到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良好效果。

五、 我们与师英的故事
一方黑板,一方天地写春秋
两袖清风,两肩风雨育桃李
怀着理想,相聚师英
我们与师英的故事,皆是序章
文学院 陈慈:在师英的日子里,我们仿佛共同执笔一首漫长的诗。
诗的开篇,是大二上学期第一次在317教室试讲台上青涩的试讲,是在教案里反复斟酌的字句。我们曾因某一个环节的卡顿而沮丧,仿佛写下了不满意的诗行。但师英最动人的,并非完美的终章,而是这份允许“未完成”的温柔。在这里,学姐们总是那样细心耐心地为我们点亮思路,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会在每一次的互评中为我们鼓掌、填补空白。每一次切磋琢磨,都是在彼此的诗稿上添一笔意象,增一缕情愫。
我们欣然接受这首诗的“未完成”,因为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抵达完美,而是永远怀揣着对下一行的期待,与身边的同路人,一起将这首关于成长的诗,永远地写下去。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周卓漩:我是23年大一进来师英的,从刚开始的旁听,到大二一步步走上讲台,最后成为分会会长。一路走来,师英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受到了师英学长学姐的很多帮助,所以我在换届的时候选择参与换届选举分会会长工作。在成功担任以后,慢慢看到需要去给会员评课的不容易,但是也有一步步做好准备,希望能给会员们带来更多收获,也希望大家在师英都能越来越好,一起把师英建设得更好!
外国语学院 胡可梵:A chalk, a beginning.
从去年初入师英的懵懂青涩,到如今肩负分会会长的职责,师英见证了我的成长。在一周周的教学技能训练中,我主动求索,精心打磨每一份教案,反复锤炼课堂展示的细节。同时,我也认真学习学长学姐课堂设计与教学展示的优点,将他们分享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储备。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宝贵的教育实践经验,也对教育教学有了更丰富的理解。展望前路,我也希望能够完成从“被点亮”到“去照亮”的角色转变,用我的所学为学弟学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大家都能够在师英有所收获,共同向着优秀人民教师的目标砥砺前行!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唐佳佳:难忘在师英的每一次试讲。站在讲台上,我努力模仿着学长学姐们上课时的满腔热情与从容气度,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具体方案的设计,从板书布局的推敲到课堂互动的引导,无不绞尽脑汁,反复打磨,只为能与台下同样怀揣教育理想的未来物理教师们产生真正的共鸣。
当我选择留任师英分会会长后,角色的转变让我有了新的成长。我开始学着学长学姐们的样子,耐心地为学弟学妹们的试讲提出具体建议——从如何用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导入课堂,到如何通过追问激发学生的思维;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到语言表达的亲和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因为我深知,唯有以身作则,才能不负这份责任,也才能更坚定地守护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物理教师的初心。
未来,我愿继续与师英同行,在这片充满热爱与理想的土地上不断成长,也期待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相遇、相知、相勉,在物理教育的道路上彼此照亮,共同进步。
历史文化学院 冯佳:仍记得初遇师英招新面试时的忐忑与热忱,何其幸运能跻身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每周的讲评课、一次次模拟授课与实践打磨中,学长学姐们倾囊相授的经验与耐心细致的点拨,让我从懵懂生涩的师范生小白,逐渐成长为能站稳讲台、从容授课的实践者。师英不仅是我师范生技能的引路人与加油站,更是见证我跌撞前行、不断蜕变的成长沃土。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恩继续深耕教育之路,也愿接过传承的接力棒,用自己的微光助力更多同学追逐教育梦想,相信师英会见证我更坚定的成长,而我们也会在彼此的陪伴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林若莹:大二时我对课堂教学还懵懵懂懂,听了优秀学长学姐的推荐后,便选择加入师英来锻炼自己的师范技能,为未来从教提前做准备。在这里,我不仅参与了习题精讲、玩转地理、板书设计、现场授课、说课训练等一系列实践环节。虽然每一次尝试都难免带着缺憾,但正是这些真实的历练让我实实在在地得到了锻炼,师范技能也在一次次打磨中慢慢扎实起来。更幸运的是,我还收获了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与同学的温暖鼓励,那些真诚的建议和善意的肯定,成了我每次进步路上的宝贵收获。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能在师英积累经验,成长为优秀的师范英才。
生命科学学院 马铃:师道传承,生生不息。
关于师英,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词语是传承和延续。想到一年多以前,我在教学技能上还完全是一个小白,带着青涩和一腔热忱,加入了师英。每一次练习,都能够收获到学姐们许多真诚的建议,在不知不觉中,我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已经提升了许多。学姐们总是毫无保留地给我们分享经验,并鼓励我们勇敢地去参加比赛,师英在我心里早就成为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今,我也成为了学姐,我也会努力地将这份爱与鼓励传承下去。
化学学院 黄翎:
回想在师英教育协会的点滴,我深感每一次深入的研讨和反复打磨的试讲,都如同一次静默的沉淀。在思维的碰撞与交流中,多维的思考在富集灵感的容器里缓缓聚集、积累。这个看似缓慢却扎实的过程赋予了我未来站上真实讲台的底气,更塑造了我对待教育沉静而专注的初心。感谢协会这片沃土,让我在沉淀中成长,在静默中积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林歆:师英,让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加入师英,应该是我大学最有意义、最有收获的选择。在师英,有出色优秀的学姐给予指导,有并肩同行的同学一起成长。每周的讲评课活动,都使我收获许多,我也从最初的紧张不安、模仿其他课例,到如今的游刃有余、可以自己打磨一节课,可以说,是师英这一平台,让我犹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远的眼界。愿和师英共同进步!愿我们未来都更好!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师英教育协会将持续秉持“为人师表,兼济天下”的教育理念,立足根本,优化服务,为培养更多卓越的未来教师而不懈努力,让师范生的风采在桂子山上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