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首页 · 党群工作 · 专题活动 · 正文

【学党史,助发展,开新局】好好干!干不好就辞职——伍伦贡联合研究院创建与发展的故事

作者: 编辑: 发表时间:2021-04-02

讲述人:吴和林,37岁,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伍伦贡联合研究院,干部

2016年2月,教育部向湖北省人民政府回函,同意设立华中师范大学伍伦贡联合研究院。这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上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华师人历经三年筹备,熬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结出的“硕果”,标志着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实现历史性的跨越,是我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成果,在学校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迎难而上开好局

然而,教育部批文带来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当时已经过了研究生招生的黄金时间,学生早就考完初试,如何让这个学院运行起来成了一个大问题。学校党委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联合研究院当年必须招生、九月份必须开学的要求。学校一次性调配30个研究生招生指标用于调剂,校内兄弟学院积极配合分享信息。然而,联合研究院当时仅仅聘请了一名工作人员,从机构批复到完成研究生复试,几乎仅有一个月时间,怎么办?顶着巨大压力,联合研究院快速反应,在研究生院官网发布调剂信息,设计印制宣传海报,给百余名潜在生源致电推介,通过各种渠道调剂生源。同时,和外方合作高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高效沟通,确保拟录取研究生各项条件和申请程序符合外方入学要求。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等部门的支持下,联合研究院克服重重困难,迎来了第一批7名硕士研究生新生。这7名2016级伍伦贡联合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的名字分别是:吕道轩、万霓、沈少军、李亚飞、郑志慧、徐珞凌和段萌萌。

华中师范大学伍伦贡联合研究院首届硕士研究生与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MTM项目联合举办开学典礼

学生入校后,办学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才逐渐浮出水面,教师、教室、实验室和经费等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

为破解这些难题,2017年5月3日,学校举行伍伦贡联合研究院专题协调会。我记得,当天出席会议的有时任校长杨宗凯、副书记谢守成、副校长蔡红生和王恩科以及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财务处、国际处、实验与设备管理处、后保部、国资办以及联合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各位领导各抒己见,对如何办好联合研究院展开了激烈争论。有的领导表示了担忧,也有的领导表达了支持。其实,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这一新鲜事物,大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样不难理解。最后,杨宗凯校长的一番话,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他说:“我们办伍伦贡联合研究院,就是要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提升我们学校在工科领域的短板,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信息科学的弯道超越。作为校长,我愿意为此承担一切的后果。”在与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会议形成了《华中师范大学伍伦贡联合研究院建设专题协调会会议纪要》〔纪要专(2017)12号〕,明确了学校对联合研究院的前期办学实施“放水养鱼”的支持政策,学院全职引进的教师采用年薪制,兼职教师采用高课酬聘请,整体收入与全职教师持平,学校在教室、实验室和宿舍等硬件设施方面予以支持,联合研究院要实现“自负盈亏”和“略有盈余”的目标。会上,杨宗凯校长对联合研究院主要负责人明确表示,“学校给了政策,好好干!干不好就辞职。”这是学校党委的殷切嘱托,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二、全力以赴扩规模

有了学校的支持,联合研究院的办学有了底气,但也常伴压力。当时,学院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余新国院长由于兼任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还需担任联合研究院的课程授课教师,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压力都很大。

我就带着刘硕和韦春和两位党员同志一起商量研讨,亲自跑学校,跑调剂咨询会,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招生的机会。对于校内的相关学院,我们一个学院一个学院地联系,利用周末晚点名的时间或午休的时间给本科生作宣讲。对于兄弟高校,我们一个一个地主动联系。有时候,来的人不多,但是我们咬牙坚持,从未放弃。

有一次,我们与武汉工程大学联系,希望在该校计算机学院举行一场招生宣讲会。对方表示全力支持,一定发动学生到现场听会。然而到了现场,我们才发现教室里空无一人。直到临近宣讲会开幕前,才有一位学生满脸疑惑地来到教室。面对这唯一的宣讲对象,我们仍然完整地介绍了项目的详细情况。

伍伦贡联合研究院教师在郑州大学举办的咨询会上向学生介绍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联合研究院招录的学生达到72人,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联合研究院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自负盈亏”的目标。

三、提质增效见效益

招生规模上去了,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是摆在联合研究院面前的新问题。联合研究院党员教师通过分析2017年招生数据,了解到学校研究生官网公告、小木虫考研网等平台宣传的有效性,针对性地设计精美的宣传手册和网页。从2017年至2020年,每一次的招生指南都是一次蜕变。

联合研究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通过派遣学生赴澳学习,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拓宽国际化视野。2019年,联合研究院首批赴澳交流学生达65人,占本院新入学研究生比例的53.7%。

伍伦贡联合研究院2019届毕业生张艺炜受邀讲述了自己居住在Bangalay宿舍丰富多彩的赴澳生活,美好的风景,各种各样的活动,邀请国际友人一起品尝自己亲手做的中餐,文化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伍伦贡的生活对她来说只需要好好学习和享受人生。

五年来,联合研究院规模从2016年入校的首届硕士研究生7人发展到2020年在校生251人,其中国际学生7人。在招生录取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生源质量稳中求进,其中,2017年双学位项目重点高校生源占总比40.32%、2018年达48.1%、2019年达40%、2020年达39%,远高于学校优质生源平均比例。

联合研究院拥有来自全国各地、各大高校的优秀学子,有华中师范大学本校生、也有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南昌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学生。

四、以文化人树品牌

国际化的师资是伍伦贡联合研究院的亮点。联合研究院院长余新国教授,IEEE院士、多伦多大学Hans-Arno Jacobsen教授,日本大阪大学Atsuko Miyaji教授,联合研究院新进优秀青年教师牛磊副研究员,颜值担当——Yann Berquin博士,伍伦贡大学Christian Ritz教授、禹延光教授和知名密码学专家穆怡教授等一批知名教授和学者亲临授课,保障了联合研究院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联合研究院的科研水平。

自2018年起,联合研究院开始举办国际暑期夏令营,邀请国际高端专家来华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开展专题课程,加上好玩的中国剪纸、刚柔并济的太极,让学生体验中华民间艺术、比划中国传统拳术,将专业学习与文化交流相结合,感受中华美好河山。

中澳双方为学生举行特殊的毕业典礼,让他们感受到身为华师学子和伍伦贡大学毕业生的光荣与使命。华中师范大学现任党委书记、时任校长赵凌云和伍伦贡大学校长Paul Wellings亲自为学生拨穗,使学生感受到国际化办学的魅力。

联合研究院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

伍伦贡联合研究院采用校企联培模式,通过竞赛选拔,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联合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创新型双语人才。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85.7%进入苏宁、上海聚力、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4.3%从事教师行业。2019届毕业生大多数选择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与专业高度相关的工作。他们或进入阿里巴巴、百度、小米、携程、苏宁等科技公司,或闯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样的大型国企。2020届毕业生三分之一进入腾讯、华为、国家电网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国企工作。

五、不凡之年创不凡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联合研究院带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为保证“停课不停学”,联合研究院全体教职工在春节期间就开始为招生、教学等相关工作制定预案。

因疫情滞留在校的陈诚老师,在春节期间与伍伦贡大学相关人员取得联系,积极为即将赴澳的学生答疑解惑,以缓解学生们的担心与忧虑,做好2020年春季学生赴澳服务工作。2月4日,陈诚老师积极响应学校疫情防控的号召,成为华中师大疫情防控应急人员的一员。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陈诚老师意识到现实可能远比想象的严重,身在桂子山上的他告诉自己,作为教师、身为党员,他不能只是桂子山上的旁观者,更要成为桂子山的守护者。2月13日,他主动报名加入学校第一批党员突击队,并于2月15日接到了他的第一个任务,协助校医院开展防疫工作。从这天开始,只要有任务,他9点前就会到达校医院,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按标准分类存放防控物资,做好防控物资的接收、管理、发放,确保仓库和物资安全,直到晚上9点才会返回宿舍。此外,他还要根据需要为校内老师配送药品。2月19日下午4点多,华师校友孙伟捐赠的酒精到达校医院,党员突击队队员们刚搬上25升一桶的酒精,就收到河南息县给学校捐赠的物资已经到了红安的消息。晚上,百余吨的物资到达学校,作为突击队员的陈诚老师立马响应学校防控指挥部的号召,赶去帮忙卸货,一直忙到很晚才结束。在这特殊时期,他作为“桂子山”上的守护者马不停蹄。

伍伦贡联合研究院全体教职工合影

2020年6月,桂子山和南湖畔终于迎来了2020年首批返校生,也是2020届的毕业生。这次的毕业返校时间短,甚至大部分学生无法参加毕业典礼。为保障学生顺利安全返校,联合研究院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成立毕业生返校工作专班、建立宿舍联络群,由教职工对接每位返校毕业生,及时掌握毕业生行程动态,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顺利完成毕业返校程序。许多归心似箭的学子也在华师志愿者老师们的护航下,早早回到学校,迎接他们的不仅是热情的校车师傅和宿管阿姨,还有化身搬运小哥的导师和学院教师们,毕业生们怀着对母校的不舍与留念,整理行装朝着未来再出发,未来可期。

华中师范大学伍伦贡联合研究院Logo标识墙

疫情期间,学校在我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联合研究院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实施“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将在学部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和实践,建高地、筑高峰、育新人、闯新路,打造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智库研究新高峰,以更佳业绩引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新发展,为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审读人:钟文锐)

Copyright © 2005-201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