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信技故事·学子篇】戴晨艳: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作者: 编辑:本科生 发表时间:2018-04-02

无论是三月花开的博雅,还是十月飘香的桂园,华师的校园中总会有这样一个身影,她行色匆忙,高高瘦瘦的身体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冬去春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她早已把优秀变成了一种习惯,她是同学们眼中的大学霸,也是老师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她就是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4级教育技术学非师范专业的戴晨艳同学,如今的她,已经成功保送为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研究生。



尽管四年里收获了不少荣誉,但当你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她就像一个邻家女孩,让人很容易亲近,再做交流,你便会被她的睿智博学所吸引,她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四年如一日,好学不倦,慢慢把优秀变成了一种习惯。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戴晨艳,走进她精彩的大学生活。



学习——夙兴夜寐,业精于勤



她勤奋努力、好学上进。本着以学习为中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她在努力学好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同时,积极培养个人特长、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大三学年,她的大多数时间花在了各项比赛与项目上。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和同学参加了计算机设计大赛,共同完成了选题、教学设计、微视频制作等一系列的工作,将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视频制作融合到一起,最终完成了微课与教学辅助类作品《小规则 大智慧——初探蚁群算法》的设计与开发,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院赛、校赛、省赛一路冲击到国赛,最终获2017年(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



实践方面,在充分结合本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以及老师的指导下,她作为团队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共同科研成功申报了名为《面向壮族文化的交互式智能方言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的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这是一次切切实实的科研体验,在技术上不仅需要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更因语音识别功能的加入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理论上也需要教学设计能力,通过实践,她充分地体会到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她参与了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省铜奖,此外她还参加了华师毕业大电影的团队。这些项目经历让她得到了成长,更加清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科研能力在这一点一滴中渐渐地得到培养。大三暑假,她参加了学院举办的夏令营,由来自国外的教授授课的夏令营,她的英语口语和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课堂上,她与小组成员们积极思考、发言,并不断地向教授请教,共同完成了两门课程的项目,被评为“优秀营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刻苦努力,她获得博雅金桂、丹桂奖学金以及校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获得推免资格,综合成绩名列专业第二,成功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



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当学生干部就是要付出的她总是这样说,而她也确实做到了。她自担任学生干部以来,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在担任1403班班长期间,她积极组织班级活动,促进新同学之间的认识、了解,以团日活动、班聚等各种形式,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所在班级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在担任院团学生活权益部部长期间,她组织举办校园安全讲座,关心同学生活权益问题,为同学们谋权益。从201612月起,她长期担任支部书记一职,她认真研读党支部工作手册、发展党员工作手册,力求把党的事情做的更好。带领支部开展以两学一做为核心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志宣讲入党的流程,她被评为2015-2017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她深知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她今后不断投身于党的事业的鞭策。她经常进行反思,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彻底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具有永不退缩的精神。她将优秀的学习习惯带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去,成为了老师眼中的得力助手。



生活——全身心投入,用心生活



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他人带去一点阳光,参加了培智学校的志愿活动,陪伴那里的孩子上课,教授班会课。在2017年第二届珞南街世界读书节启动仪式中担任志愿者,活动现场帮助主办方开展工作,并热心于学院建设及校友工作,因校友工作的突出,被评为“优秀学生志愿者”,在学院英文网站翻译志愿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在生活上,她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以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要求自我。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态度,她紧密联系群众,乐于助人,积极地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分享大学学习、生活的经验,同时,她拥有自我的良好处事原则,与同学们相处和睦。



谈及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她这样说那是一个新的起点。是的,新的起点,她将会忘记自己过去的成就,从新开始,相信在研究生的舞台上,她将绽放更灿烂的光芒,继续她优秀且精彩的人生!

Copyright © 2005-201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