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中午,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在南湖综合楼7053A室以午餐会形式成功举办“智友荟”教师发展沙龙。本期沙龙特邀学部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陈旭作题为《“青椒”的突围之路:压力下的协同成长》的专题分享,陈旭根据亲身经历,详细介绍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现场青年教师互动热烈,交流氛围浓厚。

沙龙伊始,学部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君阐述了举办“智友荟”教师发展沙龙的初衷,她表示该沙龙通过搭建交流互鉴平台,更好地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技能、项目申报、论文撰写等多方面帮扶,使青年教师与志同道合的智能教育研究同行形成支持网络,努力营造学部人才聚集、人才辈出的良好生态环境。

在主题分享环节,陈旭结合自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数据局专项及参与“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实践经历,提出跨学科背景下基金选题应先求稳再求进、通过专家视角的“四步阅读法”分析标书撰写要点以及如何站在主编视角确定文章选题,她强调青年教师要找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而构建可延续的研究体系。陈老师系统性的分享引发了强烈共鸣,为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实用技巧和指引参考。在交流环节中,青年教师们就研究方向过渡、科研模式转换、教学科研平衡等话题展开自由讨论,参会老师们踊跃发言,分享各自在教学、科研、生活中的经历与困惑,也对沙龙今后如何开展建言献策。
本次沙龙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开放、轻松的交流机会,老师们在分享的过程中互学互鉴、同频共振。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智友荟”沙龙,不仅打通了与不同学科背景青年教师联系的渠道,更感受到了学部对青年人才的关爱和支持,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今后,学部将积极采纳建议,不断优化“智友荟”沙龙的内容与形式,为学部教师成长发展持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