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学子
首页 · 人才培养 · 南湖学子 · 正文

南湖学子丨苏文英: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作者: 编辑:胡尉尉 发表时间:2021-11-10

 

个人简介:

苏文英,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平均学分绩位列本专业第三,连续三年荣获“校三好学生”称号,曾获国家奖学金、博雅银桂奖学金、博雅丹桂奖学金。曾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等奖项。曾任创客教育协会会长、学部星光学习发展中心教辅组负责人、学部学业辅导小导师、课程助教、党宣舆情与新媒体中心图片编辑部小编等职务。


保持好奇,乐于学习

2018年的暑假,华中师大党宣舆情与新媒体中心正好组织了一次暑期的培训活动,抱着对平面设计的好奇,我参加了这次的培训活动,通过学姐的分享和视频学习,我学会了Ps的基本操作,实现了很多“神奇”的效果,并设计出了不少海报作品,这对于当时刚毕业只会读书的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魅力。Ps的学习并不足以满足我的好奇心,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Ai也是平面设计中常用到的一款软件,于是我借助B站等平台,自学Ai,并由Ai开启了UI设计之旅。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了更多新奇的软件,比如“Pr”、“万彩动画大师”、“Storyline”等等,不同的软件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更加酷炫的作品效果。

由于好奇,我开始了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激发了我更多的好奇心,在这样一个往复循环中,我对我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专业技也由此不断丰富。

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

从大二开始,我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比如: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虽然部分比赛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在准备作品或者项目的过程中,我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并且在与队友合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受益匪浅。这些比赛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微课作品《机器人餐厅》,在完成这个作品后,我们也将它带到了书城路社区,给社区十几位的孩子们带去了别开生面的机器人编程活动,通过微课学习,孩子们使用图形化编程,实现了丰富的机器人小车效果,看到孩子们的作品以及他们脸上开心的笑容,我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也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我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梦想。

大二、大三学年,我也参与了学业辅导工作,辅导的学科有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和高等数学,在为学弟学妹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我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学科知识,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此外,我也在大三年,参与了编程猫图形化编程的线上授课工作,在授课的过程中,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不断地练习上课的语音语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语音语调渐渐变得活泼、抑扬顿挫,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喜欢听我的课,也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多的热爱。

敢于尝试,挑战自我

在2021年的暑期,我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了暑期实践项目“人工智能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通过创客教育协会的调查,我们发现了学弟学妹们对暑期支教的期盼,于是我与协会的几位干部在与老师们商议后,决定组织这个项目。但是,刚开始做下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有很多挣扎与担忧的,我担心自己能力不够、经验不足,把项目搞砸。随着项目的一步步推进,我发现这件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首先,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当我们互相配合,这些优势互相拼凑,填补了不足,每个人负责项目的一个部分,最后拼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当然,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也少不了一些小插曲、小意外,不要慌乱,及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一切都可以回到正轨。最终,在团队成员的配合、协助以及老师们的指导、帮助下,项目顺利地完成了。从不可能到可能,我们有时只是缺少一份自信。很多时候,我们小看了自己,不妨放手试一试,年轻人,别怕输。

Copyright © 2005-201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