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要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部要闻 · 正文

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 振奋精神踏上新征程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1年第7次集体学习暨暑期务虚会

作者:余红亮 编辑:孔庆鹏 发表时间:2021-08-30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讯(通讯员 余红亮)8月26日,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1年第7次集体学习暨暑期务虚会在南湖楼1182会议室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及“双一流”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及相关文件精神,夏立新副校长出席,学部中层领导干部、各办主任、教师代表参加,左明章副院长、刘清堂副部长分别作了学部“教育学”学科建设方案、2021年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学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质量提升等内容进行了研讨。

左明章教授以当前教育学学科争创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之一等为背景,提出了自己的体会与认识,他认为,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科建设,要在尊重现实、赓续传承、促进融合、锐意创新的基础上,创建引领未来发展的智能时代的教育学科;要重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学科的变革,建设华中师范大学的信息化特色教育学科;学科建设应成为各建设主体机构的核心任务。他同时对建设方案编制进行了深入思考: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尤其要重视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要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突出创新;要明确主攻方向,以学术研究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引领学科建设;要明确目标导向,明确体现学科建设成效的标志性成果;要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建设主体单位的组织与管理机制,汇聚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一流学科”特区。结合前期多轮讨论,建议学部承担的教育学学科建设应确定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等方向,并提出了预期标志性成果、依托基地、国际化、数据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目标与举措。

刘清堂副部长根据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背景、教育新基建指导文件的发布、华中师范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等背景,提出了对学部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的思考。针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核心指标,以及学部的人才培养体系特点,提出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人工智能+X”模式: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为应用支撑,构建各具特色的的智能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工智能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人工智能+教育”高端人才。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发展指标分析,提出了对学生发展质量开展数据驱动的过程性育人评价,课程建设模块化、系统化和贯通性,启动教育技术学本科主干课程建设,开展实践能力体系建设以及“人工智能+教育”交叉人才培养项目等思考。

学部中层领导干部、各办主任、教师代表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学科建设方面要有出口,要有政策及其它方方面面的支持,要充分利用学部的政策和优势,以我们为主的要主动吸纳,以教育学院为主的我们要主动融入;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把顶层设计做好,理顺关系,发挥效益,要围绕国家政策,不只力争一流学科,还要力争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一流平台,教学科研要齐发展,组建课程团队,打通选课环节,定期举办学术活动,与企业开展合作,突出特色,结合学部集成攻关大平台中教学创新应用,落实教师分类评价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听取汇报和讨论后,夏立新副校长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思路给予了充分认可,认为领学的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及“双一流”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及相关文件精神与学校、学部事业发展实际结合非常紧密,同时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和疫情防控,把创建教育学学科既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是学校目标征程中的重要工作着力点和抓手。他强调,学部下一步发展必须对标一流,要走出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的舒适区,振奋精神,把岗位工作做好;“双一流”学科建设要保持整体水平提升,要有成长提升度,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有争取重大项目能力、汇聚资源能力、重大成果转化能力。要注重转化,要有重大成果、重要社会服务、大平台、大项目转化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参与国家重大规划的能力,要转化为应用,转化为一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创新的能力,转化为育人的成果、成效和资源;要有组织的开展科学研究,分类评价要跟上;在机制和体制方面要有创新,在教育学学科中对已经成型的方案可以先用起来。

会议还通报了有关开学工作准备、学部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教育大数据工程实验室验收及优化方案,并就近期工作进行了部署。

(审读人:钟文锐)

Copyright © 2005-201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286号